1、百人以上規模的企業,都應該推行QMS(質量管理體系)管理,建立系統化的管理制度。
2、編制文件,應關注“給誰用”而不是“給誰看”。
3、許多工作做不好,是由于前期未策劃好,PDCA循環的“P”很重要。
4、如果你對問題的把握不夠精確,那是因為你對問題的分析還不夠透徹。
5、要使得公司的流程更加規范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優化表單建立模板,將標準化固化。
6、管理者,不要上任就燒火,動不動就改革,公司發展最重要的是穩健的傳承和延續性,即使要改革也要在既有的體系文件上修改。
7、解決問題,必須組建團隊(通常是建立8D團隊),解決問題“舉一反三”的“三”很重要。
8、班組的辦公室應在車間現場,企業的最薄弱環節在哪,領導者/管理者的辦公地點就應該設置在哪。
9、作業指導書,應讓一線員工參與,才能貼近實際操作,體現全員參與的原則,最忌坐在辦公室拷貝。
10、企業管理,就是對人的管理,就是圍繞4M1E持續改善,其中“人”的提升空間最大,也是最核心的元素。
11、質量體系關注的是在滿足顧客要求和持續改進方面的有效性,而工作方法,應關注到它的可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可實施性。
12、體系的精髓就是實現持續改進,關鍵方法就是不斷地尋找改善突破點(如以立項改進的方式進行專項改進),把每一個瓶頸問題都當作項目來做。
13、大部分公司都把程序文件看的很重,很多體系人員把許多精力放在文件的編修上,其實程序文件只是流程的文字說明,真正需要用到文件的人極少,編修文件遠不如改進表單。
14、對大多數的中國制造企業,執行力才是核心競爭力。許多管理不好的企業,并不是沒有創新的思維,沒有優秀的人才,而是缺乏執行力。因此,身為公司管理者,你應當不斷地強調執行執行再執行。
15、這是個講究快餐文化的時代,沒有多少人愿意在企業接受長篇累牘式的教育,對于占員工大多數的一線員工,更為如此,但同樣,這也是個講究效率的時代,因此,我們應努力地將快餐文化,轉化為文化快餐。
16、80%的投訴出在過程制造,過程制造中有60%出在員工(尤其是新員工)操作不當,所以,在人員培訓的四個環節 (講解-示范-試操作-跟蹤驗證),不應只在前期做個培訓的形式,更應重視培訓的針對性和后續的跟蹤驗證。
17、企業要推行好QMS,在前期導入時可生搬硬套,當成是一種工具,正式運行時,則不應把QMS當成QMS,而是看作是自己體系的一部分,一定要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所有的文件和記錄表單,最好不再出現QMS三個字。
18、體系是什么,這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我一直在教導我的同事,說把你的崗位職責和工作內容相加,就是體系,你把你的崗位工作都做好了,做到位了,就是滿足了體系的要求。每個員工都自成一個小體系,所有員工加起來就是公司的體系。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