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有一整套的工具,在持續的為推進精益的企業在各個方面做著貢獻,而其實這些工具也遠非僅制造業可以使用。市面上介紹精益工具的書籍,基本都比較傾向于制造型企業的應用,因而也可能稍微局限了精益工具的推廣。雖其實現在社會上已有較為廣泛的不斷把精益工具應用于非制造領域的實踐,作為精益人,繼續推廣之,是我們的責任所在。——“為客戶增值”。
5S作為精益工具里幾乎是最基礎和最看家的一個,廣為制造業所熟知,也有很多的專門介紹5S的書籍,只是仍然多數是制造業背景的介紹,而可能讓非制造業的職場人失去了解它的興趣。5S是五個單詞的首字母組成,整理(要與不要),整頓(要多少,放哪里),清掃(打掃干凈),清潔(形成制度),素養(養成習慣)。對制造型企業而言,生產場地的整潔嚴重影響著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以及整體的運作效率,物理呈現的整潔程度,直接影響著無形的各種流程和思維的順暢程度,不少生產運營管理者深知這點,而非常強調和狠抓5S在制造現場的執行。而且幾乎5S也成為最直接的可以眼睛一眼看的出的生產場地的運營狀況,非常直觀。

5S于表面,是直接的整齊狀況,是否所需要物品能夠第一時間取用并歸還,直接影響的是生產運營的效率,而精益擅長的現場觀察,用視頻記錄并分析生產現場的作業效率的時候,往往用來找工具和找材料的時間是非常驚人的,占用率極大的比例,很多精益生產現場的改善就是直接通過5S來提高效率的前后時間效率的改善也是驚人的。這些基本上不做不知道,做了的都會被前后對比嚇一跳。然而即便如此,很多企業的5S也是時至今日仍然不怎樣。而從表面再深入,5S這樣的工具物料是否方便高效的取用,影響的是生產現場的整個的一個思維、行為方式,各流程和步驟是否清晰可用和高效。
而諸多企業詬病的5S做過幾個月之后又回到原來的臟亂差的狀態,其實并非5S難做,反而是因為5S揭露了后面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的不足,不改善到深處的思維行為方式的清晰高效,5S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所以,貌似淺顯的5S,其實是從可操性極強的“整理、整頓”著手,藉由進一步的“打掃”和“制度”進而形成“素養”,來影響生產場地的一個思維和行為方式。所以,我們還能說5S就是打掃衛生,5S就是難做么?
所以,5S從表面看(1S整理的要和不要,和2S整頓的要多少和放哪里)是一種高效率,是一種控制力,從深層看,是對運營效率的思維、行為方式的影響(做了就有影響)和呈現(做不下去,就說明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還有問題)。而這點來看,早已超出了制造業的意義。在諸多日劇里,我們不難發現日本的小學、商場里隨處可見“整理、整頓”的字樣的出現,而日本全民的這種有條理的素質、素養,也是我們有目共睹的。在311海嘯地震中,撤離某城市的車輛占用單向車道大堵車卻沒有一輛車去占用反向車道來逃離,領用救濟物資的小學操場上排隊的秩序井然,網絡上有名的歐洲小城街頭消防車通過的各車自動讓位的素養、德國高速上救護車通過堵車現場的各車主動讓開的高效素質的素養,以及上海這座城市的地鐵扶梯的左行右立的素養,都非一日之功,這些都和5S的基礎積累有關。
5S的現實意義,比如醫院急救室里的搶救車上的任何藥物和工具器具的明確、正確歸位和存在是極其的重要,否則缺幾秒或用錯的代價就是生命;醫院的手術室也是如此,各工具器具的擺放。對我們的所有企業的辦公室而言,這“1S要和不要、2S要多少及放哪里”的意義,可能對每一個職場人都可以有。我們的辦公桌臺上和抽屜內的物品是否整齊(或許是很多職場人的痛)還是小事,因為這些不整齊可能影響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重要文件是否能迅速找到,不管是電腦里的文件(看看我們的電腦桌面和硬盤)還是紙質文件原檔。假如我們的老板遇到了棘手事件(比如被他的客戶或他的老板罵了)而氣急敗壞的站在我們身邊,希望我們1分鐘內馬上找到文件(比如一年前的某事件的文件)的時候,雖非我們責任,但如果我們沒找到我們以后怎么過?這還算好的,我們真人在現場,假如我們和家人在千里外度假的時候,老板同樣的事情電話來,我們怎么辦?我們自己在現場都不一定找到,又如何電話遙控同事幫忙找到?這就是簡單和起碼的物品“要還是不要”、“要多少和放哪里”的最直接體現,和我們職場人無關么?再比如我們在開會時候用我們的電腦連著投影,突然要現場返回硬盤里找一個歷史文件的時候,不管我們是否暫時關閉投影屏幕,眾多同事(特別可能是有一些高層或客戶)的等待下,如果我們找不到,雖可事后再找,卻極大的影響了我們的職業形象。
所以,5S在我們每個人的工作中不只是可以有,也必須有。也更可以從實際的物體引申到無形的事件和行動,針對流程等來施行這一步“要還是不要”、“要多少和放哪里”的5S行動。為的是:1.(短期的)高效率,2.(長期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
如果我們還是無感,那繼續引申,最近幾年來自日本的書本《整理術》很風行,不管是對物體和居住空間的5S,還是對時間的整理,都是一樣的理念——“要還是不要”、“要多少和放哪里”這基礎的2個S開始,然后不斷的重復循環直至成為習慣。各城市的房價都不低,很多人的家里估計也總為空間不夠而煩惱,而事實上很多物品半年或一年都難得用一次卻又不舍得扔的狀況,和生產場地、辦公室做5S清理很多物品其實是一回事,我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習慣其實都是相近相通的。我們家里的空間是否夠放東西,是否在急需某物(比如創可貼、剪刀、文件、證件、歷史單據)的時候能速度找到(高效率),是否在家住著舒適,覺得這是個自己能掌控的舒適空間還是自己看著煩惱缺空間、缺掌控力的一個又愛又恨的家(控制力)?而其實這些都來自我們的習慣、我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萬物皆通)
而這一切其實就可以從最基礎的2個S做起(“要還是不要”、“要多少和放哪里”)。你還認為5S和我們沒什么關系么?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