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的職場戰場上,管理的優劣直接決定著團隊的興衰。常常有人滿心困惑:為什么自己忙得暈頭轉向,團隊卻始終在原地踏步?為什么團隊看似人人都在拼搏,最終成果卻不盡人意?其實,答案或許就藏在這看似簡單的管理 “三板斧” 之中 —— 定目標、抓過程、拿結果。這看似老生常談的六個字,卻蘊含著管理的精髓,若能運用得當,將為團隊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突破。
目標,猶如團隊前行的北極星,指引著大家前進的方向。可別小瞧這定目標的環節,其中的門道可多著呢,稍有差池,團隊就可能像無頭蒼蠅般四處亂撞。
1)上接戰略:與公司愿景同頻共振
定目標可不是隨意給團隊 “畫大餅”,得讓這 “餅” 既誘人又實際。上接戰略,就是要確保團隊目標與公司整體戰略緊密相連。想象一下,公司的宏偉藍圖是成為行業翹楚,那團隊目標就可以是成功攻克一項關鍵技術難題,或是成功開拓一片潛力巨大的新市場。要是團隊目標與公司方向背道而馳,就好比在干旱的沙漠里耗費巨大精力去建游泳池,看似努力,實則毫無意義。只有目標與公司戰略同向,團隊的努力才是朝著勝利邁進的有效步伐。
2)下聯績效:讓員工看到切實 “甜頭”
目標確定之后,就得和績效掛鉤。員工們每天辛勤工作,心里想的不只是 “為了公司的未來”,更多的可能是 “為了還房貸”“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所以,管理者要讓員工清晰地知道,完成目標能得到什么實實在在的好處。可以是豐厚的獎金,能緩解經濟壓力;也可以是寶貴的晉升機會,助力職業發展;甚至是額外的假期,讓疲憊的身心得到放松。把目標細化到每個團隊、每個人身上,讓大家清楚地明白,目標達成與否直接關系到自己的績效,這樣員工們才會更有動力去努力拼搏。
3)遵循 SMART 原則:讓目標清晰可觸
遵循 SMART 原則是定好目標的關鍵。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chievable(可實現的)、Relevant(相關的)、Time-bound(有時限的),這幾個詞看似復雜,其實理解起來并不難。簡單來說,目標要具體明確,不能模糊不清。比如,“今年我們要把市場份額從 10% 提升到 15%,年底前完成”,這樣的目標就非常清晰,員工們知道努力的方向和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相反,“我們要成為行業領導者” 這種模糊的目標,只會讓員工感到迷茫,不知從何下手。
4)貫穿八節點:為團隊指引全程方向
在定目標時,別忘了將目標貫穿于項目的八個關鍵節點:啟動、規劃、執行、監控、調整、評估、總結、反饋。這就好比為團隊繪制了一張詳細的地圖,讓大家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始終有清晰的方向和路徑。在每個節點,團隊成員都能依據目標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行動,避免走彎路。這樣,團隊就能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始終保持清晰的方向感。
目標定好了,接下來就要狠抓過程。然而,很多管理者在抓過程時卻不得要領,就像放羊一樣,把任務分配下去后就坐等結果,最后往往只能收獲失望。其實,抓過程大有學問。
1)改習慣:打破舊有模式,開啟新篇
團隊長久以來形成的習慣,包括工作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就像無形的枷鎖,限制著團隊的發展。如果不打破這些舊習慣,團隊就會一直按照老套路做事,很難取得突破。曾經有個團隊,年初信誓旦旦地定下提高客戶滿意度的目標,可到了年底,客戶滿意度卻毫無提升。究其原因,就是他們依舊遵循舊習慣,沒有改進工作流程,也沒有提升服務質量。所以,抓過程的首要任務就是改變習慣。管理者要讓員工深刻認識到,老方法已經行不通了,必須采用新的工作方式。引導團隊養成好習慣,優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務質量,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2)抓關鍵:聚焦核心,分清主次
抓過程絕不是要管理者事無巨細地全盤掌控,而是要找準關鍵環節,集中精力去抓。管理者得清楚哪些環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不能被無關緊要的細節分散精力,否則就會像保姆一樣,忙得焦頭爛額卻收效甚微。學會放手,讓員工明確關鍵任務和次要任務,讓他們自主處理一些小事,而管理者只需密切關注那些真正重要的環節,這樣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培養員工的能力。
3)抓透徹:深入細節,直擊問題根源
抓過程不能只做表面功夫,開個會、發個郵件、寫個報告,并不意味著問題就解決了。很多時候,問題依然存在,目標還是難以達成。真正有效的做法是深入到每個細節,找到問題的根源。當出現問題時,管理者要多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是誰的責任?怎么解決?只有把每個問題都剖析透徹,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推動團隊不斷向前發展。
說了這么多,最終還是要用結果來檢驗一切。但想要讓團隊取得理想的結果,管理者得學會給團隊 “松綁”,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去施展拳腳。
1)賦權:釋放團隊潛能
賦權是管理者必備的技能之一。學會把權力下放給團隊成員,讓他們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決策權,這樣他們才能成為獨立思考、積極行動的個體,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創造力和主動性。不過,賦權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管理者要確保團隊在自主決策的同時,嚴格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和團隊文化,保證團隊的行動方向始終正確。
2)賦心:凝聚團隊力量
團隊凝聚力是團隊成功的關鍵。作為管理者,要時刻關心團隊成員的需求和感受,讓他們感受到團隊的溫暖和關懷。當團隊成員遇到困難時,及時伸出援手,給予支持和鼓勵,能讓他們倍感溫暖。組織團建活動,能增強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和默契;提供職業發展機會,能讓員工看到未來的希望。只有團隊成員團結一心,才能共同戰勝各種挑戰。
3)賦才:提升員工能力
“賦才” 也是拿結果的重要一環。管理者不能只想著壓榨員工的潛力,更要為他們提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提升能力。只有員工具備了足夠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否則,即便激勵措施再多,員工也會因為能力不足而有心無力。
4)賦利:激發團隊動力
利益問題不容忽視。管理者要讓團隊成員明白,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這回報可以是物質獎勵,如獎金、獎品;也可以是職位晉升,給予員工更大的發展空間;還可以是精神鼓勵,如公開表揚、榮譽證書等。同時,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讓員工的努力與回報成正比,讓他們感受到公平和正義,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讓他們更積極地創造價值。
管理的 “三板斧”—— 定目標、抓過程、拿結果,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很多管理者在運用這三板斧時,只是走過場,導致效果不佳。管理的本質不是 “管”,而是 “理”,理清工作思路,理順團隊關系,最終才能理出理想的結果。
所以,當團隊成績不理想時,管理者不要急于抱怨員工不給力,而是要先審視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管理的精髓。只有認真實踐這管理 “三板斧”,才能做到 “管理有道,結果有方”,帶領團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披荊斬棘,走向成功。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