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質量就是市場,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保障,沒有它,一切都只是空中樓閣。質量是企業產品的生命,企業的產品沒有優質的質量就沒有發展可言。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對產品來說,不是100分就是0分。”任何產品,只要存在一絲一毫的質量問題,都意味著失敗。可謂是“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東芝筆記本的小問題導致其在美國賠償10億美元,而在中國,則從銷售冠軍退居次席;福特公司因凡士通輪胎問題嘗到了巨額虧損的滋味;而可口可樂一度在比利時和法國遭禁銷。在美國,據統計如果只有99%的質量合格,那就意味著每小時丟失兩萬封信,每天有兩架飛機發生事故,每年醫院開錯超過20萬單的藥方。
關于產品質量和成本的問題,企業界有一個著名的1:10:100成本法則。
質量管理“1-10-100法則”:
如果一個人生產出了一個不合格品,然后馬上糾正過來,那么糾正工作所花的時間跟制造工作所花的時間是相同的;
如果此不良品流出到他的內部顧客手里,如果他再想糾正的話,這個糾正工作將是生產這個產品10倍以上的勞動力;
更不幸的是,假若這個產品已經流出到外部顧客的手里,然后為了糾正這個錯誤和隨后的惡劣影響,他必須付出100倍的勞動。
克勞士比大師的零缺陷管理中強調質量是預防出來的,而不是事后檢驗,預防產生質量,檢驗不能產生質量。檢驗是在過程結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選出來,而不是促進改進。
(一)1? 預防活動費用:
3定5行;
明確作業方法并嚴格遵守;
系統改善;
保證工序能力;
培訓作業人員;
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自動防錯。
(二)10??內部故障費用:
更改浪費;
全數檢查/反復檢查;
浪費時間;
生產能力下降;
資源流費;
報廢,再生產費用。
(三)100? 外部故障費用:
過多的市場更改費用;
市場占用率下降;
顧客抱怨處理費用;
訴訟(PL);
喪失競爭力;
公司形象受損;
超額運費/退貨。
我們都知道 PDCA的含義:
P(Plan)—— 計劃,確定方針、目標和活動計劃
D(Do)—— 執行,實現計劃中的內容
C(Check)—— 檢查,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找出問題
A(Action)—— 行動,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
那么哪一步最重要?要放在質量這一塊來看,毫無疑問,我認為P也就是Plan,即策劃、計劃階段是最重要的一環。
但現實情況是殘酷的,恰恰相反,我們往往在這P這個階段投入的最小。結果導致在C和A階段花費了大量成本,這可是巨大的浪費啊。
舉幾個應該牢記的例子
1、1986年美國NASA的挑戰者事故,O型密封圈失效造成人員傷亡,直接損失超10億美元。
2、2009豐田900萬輛汽車召回事故,腳墊/剎車踏板缺陷造成人員傷亡,直接損失超55億美元。
3、2010年BP石油墨西哥灣漏油事故,某陶瓷材料強度不足造成人員傷亡,直接損失超55億美元。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